2008年,美国《时代》周刊中提到了“纽伦港(Nylonkong)”这个词,即纽约、伦敦、香港三座城市的合体,预示着这三座城市构架的金融网将主导世界经济。
全球翘楚的纽约,亚洲王牌香港,罗马帝国伦敦,集中了大数量的金融机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因此总有前赴后继的人,把自己的人生默默奉献在那里。 每个金融人 都有个投行梦 据WSO投资银行报告,巴克莱资本,花旗集团,瑞士信贷,德意志银行,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富国银行给到: 1st Year Analyst是128,000美元; 2nd Year Analyst是137,000美元; 3rd Year Analyst是169,000美元。 Associate的平均薪资为224,000美元。 高层们的薪资相对比较诱人,VP的平均薪资可高达364,000美元。 而且,投行工资很大程度来自于奖金Bonus,像初级分析师一年88,000美元基本薪水,但是有4万美元的奖金。 但如果你认为在全球投资银行业,钱包最鼓的是纽约or伦敦,那就错了~ 税后收入PK 香港才是Big Boss! 在香港、纽约、伦敦,同一家投行,同一岗位的工作内容基本一致,但薪酬差别很大。 这些讳莫如深的话题,对于身处金融圈的人来说,当然都是高度透明! 纽约投行(44万-50万人民币) Emolument曾经统计过华尔街投行各岗位的平均薪酬,给出了这个图: 不过以上仅仅展示了税前收入。 投行的薪酬结构一般分为3类,即Base基础工资、签约奖金Signup bonus、绩效奖金Performance bonus。 在美国税法中,bonus一般被认为是“额外工资”(supplemental wage),联邦税务局会对额外工资缴收28%的flat rate,除此以外,也要缴纳州税,城市税,FICA(包括社保与Medicare)。 林林种种加起来,Bonus的税率大概在40%。 假设纽约某投行人的年收入如下: Base(基础工资75,000美元) Signup bonus(签约奖金10,000美元) Performance bonus(绩效奖金20,000-35,000美元) 那么在纽约投行,这位投行精英 税前 105,000-120,000美元(约为68万-77.7万人民币) 税后 基础工资(1-33%)+签约奖金(1-40%)+绩效奖金(1-40%),即68,250-77,250美元(约为44.2万-50万人民币) 伦敦投行(40万-45万人民币) 权威金融职业平台eFinancialCareers曾统计英国伦敦投资银行各岗位的收入。 投行的职业升迁路线为Intern(实习)、Analyst、Associate、VP、Director、MD这几个层级。 前面提到的是投行入门的Analyst(给一些刚毕业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如果是Associate,底薪和Bonus都上升好几个级别。 不过今天我们先算起薪较低的入门岗位,即Analyst。 假设伦敦某投行人的年收入如下: Base(基础工资50,000英镑) Signup bonus(签约奖金10,000英镑) Performance bonus(绩效奖金25,000-35,000英镑) 伦敦会收取40%的高额收入税,那么在伦敦投行,这位投行精英 税前 75,000 - 85,000英镑(约65.9万-74.7万人民币) 税后 基础工资(1-40%)+绩效奖金(1-40%),即45,000-51,000英镑(约为39.5万-44.8万人民币) 香港投行(72万-75万人民币) 权威金融职业平台eFinancialCareers对香港2019年投行的薪资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这份从分析师到 MD(Managing Director)的平均薪资表。 因为金融圈的高收入人士已经跳到了交税比率的最高上限,但香港有很多免税额项目: 已婚人士免税额;子女免税额;供养兄弟姊妹免税额;供养父母及供养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税额;单亲免税额;伤残受养人免税额; 除了免税额,还有一项扣除项目(有上限),比如个人进修开支、居所贷款利息、认可慈善捐款、长者住宿照顾开支等。 香港居民的薪俸税,在减掉免税额和扣除项目之后,再按照税率计算税收。 因此,香港投行人平均下来需要承担的税率约为收入的12%。 假设香港某投行人的年收入如下: Base(基础工资675,000港元) bonus(奖金300,000-350,000港元) 那么在香港投行,这位投行精英 税前 975,000 - 1025,000港元(约81.4万-85.6万人民币) 税后 (基础工资+绩效奖金)*(1-12%),即858,000-902,000港元(约为71.6万-75.3万人民币) 如果看完上面的对比,还记得纽约、伦敦、香港投行入门级别岗(Analyst)的税后收入吗? 不要紧,我们用一张图理清思绪: 而造成这一结果,税率在其中可谓起到了关键作用。 对比纽约和伦敦接近40%的税率,香港12%的税率实在亮眼(香港是著名的避税天堂,个人所得税最高不超过15%)。 香港投行人税后约71-75万,美国约45-50万,伦敦40-45万,这也难怪如今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大趋势: 越来越多在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澳洲等地留学的人选择毕业到香港做投行。 不过,除了税后薪酬这一要素,选择职业所在地考虑的更多是前景。 论晋升优势 香港>纽约伦敦? 这项晋升优势是针对中国人来说的。 因为语言和签证问题,在美国/英国投行工作的中国留学生优势其实并不大。 难度对比:伦敦>纽约>香港 白人先天的语言优势让他们能够文化和语言上无障碍跟当地人沟通。而且留学生的种族问题,也将是在纽约和伦敦求职的“天花板”。 很多时候,不同地区的投行业务,基本上是本国上市业务。 你在香港投行的业务,90%以上都是内地企业来港上市。那么,现在大行(大型投资银行)基本全为:内地背景毕业生。 求职时,我们最看重第一学历:高校本科优先。香港地区毕业生,直接跟藤校毕业生一起工作,还带有1年无条件工作签证。这是只有港校内地毕业生才享有的天然优势。 作为中国人,天然跟内地企业有着文化上的认同。在香港金融圈接纳度高,不存在肤色问题,留学生转战香港已成为主流趋势! 而全球人才流动趋势恰好是香港特区政府所期待的。 香港人才缺口17万 政策都准备好了 香港特区政府《2027年人力资源推算》显示,香港劳动人口需求将由2017年的361万人增加至2027年的374万人,增长3.9%,届时缺口达17万人。 据测算,未来10年需求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为: 专业及商用服务业,平均每年增长1.4%; 信息及通讯业,平均每年增长1.2%; 金融服务业,平均每年增长1.1%; 社会及个人服务业,平均每年增长0.9%; 地产业,平均每年增长0.8%; 建造业,平均每年增长0.5%。 各行各业都等待人力资源补给,相应地,在《2020施政报告》中,香港特区政府也突出强调建立“人才库”的紧迫性,释放一大批利好信号,旨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赴港。 众所周知,香港一直以来都在多项国际竞争力评估中名列前茅,更是连续8年获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选为十大经济体之一。 香港表现出色,可归因于其在多项指标中取得高分,其中包括人力资本质素、经济表现、政府及体制效率、营商环境、基础建设和科技发展。 未来,香港将继续提供便利营商的环境、奉行市场运作和推动自由贸易,并锐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果你也想乘势获得香港身份,快来测试看看您的条件是否符合申请:香港身份办理套件评估

预约咨询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的咨询顾问将与您联系,免费咨询。


{{item.nickname }}: {{item.replycontent}}
{{item.times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