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开放“三胎”,对有香港身份的人意味着什么?

“东北三胎开放”也才3个月左右,5月31日下午,似乎要赶在儿童节之前给公众送“惊喜”,全国范围内的“三胎政策”都开放了!
非常“巧合”的是,当天下午,香港“三孩概念股”走高,K12教育股上扬。 好孩子国际暴涨逾30%,爱帝宫大涨21%,锦欣生殖大涨逾17%,贝康医疗-B涨超15%。 “好孩子国际”是婴儿推车、儿童汽车安全座生产商 天立教育涨超9%,新东方-S、博骏教育、枫叶教育、睿见教育跟涨。 可以预见,此次政策将给想生三孩的家庭以及不少行业带来了基础性红利(但短期内红利不会太明显)。 不过,对于单个中产家庭而言,更多的考量会落点在生育成本。 别人家的孩子,看着就很可爱,对不对? 图源:网络 对于想要生育三胎(或二胎)的中产家庭来说,多一个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需要做好哪些心理准备?将面临哪些隐形压力呢? 养育下一代的成本正逐年提高 如果问这个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是什么?为人父母可能是得票最高的答案了。 正所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特别是一线城市的父母,年底算帐就会发现,养个娃简直就是养了个碎钞机。 21世纪经济报道整理了网友提供的“从怀孕到孩子读完高中”所需开销,低消费的家庭大概要69万,高消费的家庭大概要234万(人民币)。 好不容易读到大学毕业,孩子又要出国继续深造,为自己日后的简历打一个金字招牌。而此时,家长每年至少要负担20万的资金支持。 新生一代面临更多、更强的竞争对手 01 竞争人数上升 内地二胎政策开放多年,虽然近年“生不起,养不起”的声音非常响亮,但事实上,多生一个孩子的家庭真的不是少数。 网友观点:有条件的家庭,愿意生,也养得起 “近年来,我国对生育政策作出了几次调整,产生了怎样的效果?”这个问题是新华社记者提的。 而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的回答是:“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让全国累计多出生二孩1000多万人(强调:只计算了二孩)。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近年来的50%左右。 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我国总人口还是14亿,但0-14岁少儿人口占比从2010年的16.6%提高到2020年的17.95%。 也就是说这群少儿有2.5亿人,粗暴平均下来,每个岁数有1675万人,怪不得现在很多地区都落实40%-50%九年义务教育毕业生入读职业技术中学的措施(也就是将近50%学生不能读高中),八九百万学生参加高考竞争压力已经难以想象了。 纵观近五年的高考总报名人数,2016年参考人数940万,2017年940万,2018年975万,2019年1031万,2020年1071万。 已连续五年呈现正增长状态,连续两年突破千万!高考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考生面临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 但与竞争人数同步上涨的,还有竞争对手的能力。“对手变强”才是导致不少家长停不下教育投入和焦虑的源泉。 02 竞争难度提高 随着中国家庭对下一代教育重视程度的逐步提升,青少年的教育质量也有明显上升(可能是别家的孩子提升太快,所以有时候感受不到自家孩子的进步)。 在高考中有一个越来越明显的现象——高分段学生扎堆。 2020年高考超过700分的人数创新高(高考总分750),河北省高考超700分有108人,河南省有169人。 2020年高考全国各省高分段统计↓ 要知道2019年上700分的,几乎都集中在各省高考状元行列,比如广西理科状元杨晨煜,730分;浙江省理科状元徐嘉骜,720分。 以2019年河南高考一本录取率和本科录取率为例: 该年河南高考人数103万,本科录取率只有33.3%(在全国排名比较靠后 ),录取人数为34万,粗略估算一下,剩余69万人只能上专科或复读或辍学。而河南省一本录取率只有12.5%,在全国是倒数,录取人数只有12.9万人;其中,985高校的录取率就更低了,理科录取率2.5%,文科录取率仅为0.35%。 按照全国本科录取率估算,2020年高考,将有近600万考生无缘本科,200多万考生连专科都上不了。这意味着,将近一半的高中毕业生在高考之后,会选择进入技校或者直接进入社会打拼。 生孩子、养孩子本来就是一个挑战。 但有些地区对于内地的中产家庭来说,养育压力会相对低一些。香港特区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没想到吧!) 在香港养育孩子,有什么不同? 01 香港没有学区房 学区房在内地是升学的标配,帝都的海淀、西城,魔都的浦东、徐汇,虽然房价动辄10万+,但完全不愁没人买。 假设一个家庭在上海平均水平以上的学区买房,到手房价大概在9万/㎡,50㎡的房子总价450万。 买房一般不会全款买,假设首付200万(四成多),贷款250万。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买,到她读完书卖掉,算15年,250万贷款分15年付清,按商贷利率计算最终还款总额大约为350万,利息为100万。(卖房账面提升只能视为保值,并不等于增值,更何况还有账面缩水的风险) 让孩子用上学位房就是义务教育的9年,平均下来一年约11万,11万还不包括培训班费用,其实和就读环境更好的私立学校费用已经差不多持平了。 但在香港,如果想要孩子在某区的学校上学,一般只要在那个片区租个房子就好,虽然香港有些片区的租金不便宜,但相对于内地的学区房房价,说句毫无压力都不过分。 到了孩子升读大学阶段,香港学生凭DSE成绩(俗称“香港高考”),不仅可以直接申请香港本地的大学,内地127所优质高校、国外290所大学都接收DSE考生,选择面更广! 02 香港私立教育成本较低 就以受中产家庭关注度比较高的国际学校来说,内地的国际学校一般是20多万起步,并且逐步逼近30万/年(人民币); 而香港的国际学校虽然也是20多万(港元),但一般是20万出头,而且十多万的依旧是主流。 香港国际中学学费 图源:择校精英说 香港深圳的国际学校学费都不便宜,深圳大多数还更贵。 目前深圳的榜首是深圳曼彻斯通城堡学校12-13年级学费,每年32.65万(已包含寄宿费用);深圳市康桥书院国际部(学费每年90000元)已经属于深圳国际教育的较低收费,而且这个价位选择相对较少。 在香港,10万以下的国际学校也有不少选择。 图源:择校精英说 一直以来,香港政府以多种措施鼓励生育,给全港家庭增加生育下一代的“胆量”,包括: 03 免费教育 把12年免费教育延长到15年,连幼稚园阶段也纳入免费教育,以减轻父母的负担。 04 免税额度 将每生育一名子女(第1-9名),家庭的年免税额多增加12万港元。 单亲家庭免税额每年13.2万港元。 05 托儿服务 社会福利署也很给力,致力于通过多元化的托儿服务,例如受资助幼儿中心、邻里支持幼儿照顾计划等,把妈妈们从带孩子的繁重工作中解脱出来,尽力减少生育对女性的职业影响。 06 课后支持 香港教育局有“校本课后学习及支持计划”,关爱基金有“课余托管试验计划”,让清贫中小学生参与课后学习和课余活动。 07 产假薪酬 根据香港立法会《2019年雇佣(修订)条例草案》,规定产假由10周增加至14周;产假期间职员可获得平均工资的4/5作为法定产假薪酬。 除了以上普遍适用的措施,对于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申请人而言,多一个孩子可能意味着多5分的加分,更有助于快速拿下香港身份,享受两地资源和政策便利。 对于已经获得原则性批准的香港优才申请人而言,如果往后在香港生孩子,孩子一出生就是港宝,直接享受香港永居的福利;即使未来孩子没有在香港出生,添加受养人也是可以的。 一人申请香港优才,全家获得香港身份,给下一代多备一个教育资源选项,成了越来越多中产重要的家庭决策,毕竟,提前规划香港身份,比被迫“内卷”,自在多了。 每年,香港身份申请人数都居高不下。 香港的人才需求日新月异,你如果不清楚申请流程、关键,缺乏对申请材料的准备经验,仅凭自己搜索来的资料去进行准备和申请,那么被拒签的可能性就是非常大的。 专业的事情找专业的人办,银河集团专注办理香港身份业务,在最近一期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甄选结果中,银河的获批客户占全部获批名单的42%,有实力,够稳妥。 想知道自己是否适合申请香港身份,快来测试看看:https://www.galaxy-immi.com/obscure/assessment/2.html?pla=sq&spreadword=yinhe2106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