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日确诊破2000,香港疫情破防对内地来说意味着什么?

前天政务司长李家超与港澳办商讨应对疫情策略,后间媒体,宣布中央支持香港的方案,也同时说暂时能够应对,不考虑封城,封城是最后的手段。 暂时不考虑封城,是有诸多考量因素在其中。比如各种配套工作人员等是否到位、医疗设施医疗救助是否能够运转等因素,此外,香港各种物资均需外求,水电不要说,衣食住行都要外求,一个港口,并不能自给自足,风吹草动,则会陷入废城状态。 此外,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如果完全切断对外往来,国际地位一去不复返是不是一念之间,多年来积累的国际地位和只能毁于一旦,是否可以承担得起?废城,不是我们想要的,鬼城,也不是我们想要的。 1、为什么香港成为国内疫情最严重的区域? 原因有三个: 第一,香港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城市,是全球最著名的自由贸易港,跨洲际、跨越关税区的人员、货物来往频繁。 图源 | 刘晓博说财经 跨境人员的防疫,目前各地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物传人”方面,往往防不胜防,比如冷链传播、国际邮件传播。 第二,奥密克戎变异病毒株传播力强大,而香港的人口密度又非常大。 第三,最近一段时间正好赶上了圣诞、元旦、春节三个连续的重要假期,社交活动明显增多。 香港疫情引起了各方的担忧,甚至有香港市民因担心抗疫能力不足,希望到内地“避疫”。 2、是时候考虑香港疫情的全面影响了 截止到目前为止,清零政策窗口期在过去,虽然内地的支援已经陆续前往香港,但还是有必要开始考虑后续的情况了。 首先是通关。 这里面涉及几个问题,一是因为防疫政策的不同,大陆与香港的联系需要中断,这里面相当复杂,既关乎治理、也关乎从经济到安全众多方面。 现在运往香港的货车司机百分之三十在隔离,供应不稳定,还有不少人已经提前买机票到大陆躲避。 另一个是香港可能可以与新加坡等地开始通航了,我们尚不知是否有新一波疫情,香港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和大陆完全不同状态下,有需要牵扯更多资源的风险。 其次是对我们防控政策的冲击。 广东、深圳、澳门这一系列的地方都会受到巨大冲击。以奥密克戎的存活时间和如此近的距离,还有偷渡的。 然后我们看到了,美国地下水里都是新冠病毒,而且风里、水里、野生动物。 我们需要现在就设立隔离区,这会牵扯粤港澳大湾区大量的精力。本来我们还可以防到年底,现在看,需要付出指数倍级的努力。 第三是经济。 今年香港经济发展预期已经被调低了,广东、深圳经济再受影响,会对我们整个南方的经济产生不小冲击。 内需不振、外需疲软、投资“适当超前”,三驾马车都有压力。 从防风险和底线思维的角度,这里面全是坑。 如此看来,如果算大帐算长远打算,我觉得如何尽力帮助香港防住这一波疫情可能是损失最小的,因为未来我们都是掌控不了的。 但如果防了,剩下几个月也是煎熬,因为总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自私是最容易的事。 如果彻底破防,不可控因素更多,真的是难以想象蝴蝶翅膀会扇出什么风暴。 进退维谷。 前面两点都还好解决,经济的冲击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无论是对香港还是对内地,或许代价都过于巨大。 3、对内地而言, 为什么一定要全力支持香港防疫? 首先,香港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贸易中心、航运中心之一,它还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和世界之间的“超级联络人”。 所以,香港的正常运行对于全球金融、贸易、航运秩序的稳定至关重要。香港一旦有失,产生的副作用可能波及全球。 香港还是中国内地和世界之间经济的“超级联络人”。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对中国投资的超过60%是通过香港进行的,而中国内地对全球的投资也有大约60%是通过香港进行的。 上图商务部2021年11月发布的《中国外资统计公报2021》里的数据,可以看到2020年中国内地获得的外资,70.8%是转道香港而来的。 上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到2020年中国(内地)主要投资来源地情况,香港发挥了巨大的“二传手”作用。 我们常说,特区是改革开放的窗口;那么毫不夸张地说,香港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门户、第一枢纽。所以,香港的安全稳定非常重要。 其次,香港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跑道”。 改革开放以来,“来料加工+出口”,“城镇化+大基建”,先后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推动力量。 中国要从经济大国跃升为经济强国,就必须转型升级,朝着高质量发展转变。高质量发展,主要靠科技创新、自主知识产权。 在这个过程中,开放、规范、高效的资本市场变得非常重要。因为科技创新需要资本的支持,要给资本提供便捷的退出、变现通道。香港作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制度完善、资金来去自由、获得国际的认可度极高。 所以中概股上市,往往首选美国股市或香港股市。 鉴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带有基础设施性质的互联网大平台,未来到国外上市的概率在降低,选择香港上市的几率在增加,甚至部分在国外上市的公司也要转到香港上市(比如滴滴)。所以,香港股市对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性日益上升。 未来,香港股市将和上海、深圳、北京的交易所一起,构成中国多层次、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 第三,香港的繁荣稳定,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至关重要。 中国有四个最重要的城市群——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和成渝。 大湾区的经济总量位居第二,生产要素密集度位居第一。大湾区在中国对外开放中作用非常独特,这里有三个关税区、三种法律制度、三种货币、两种社会制度,这意味大湾区的“丰富性”、“多样性”更优,跟世界对话的时候“频道”更多、更容易找到“契合度”。 香港是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跟其他10个城市在历史上逐步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关系。 可以这样说:香港是大湾区面向全球的客厅。所以,香港不容有失。 第四,香港的繁荣稳定,对于落实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国家战略,有重要意义。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深圳未来的目标是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香港因素不容忽视。 虽然深圳的经济总量、人口总量都超过了香港,但两个城市的互补性仍然极强。比如香港有深圳缺少的一流大学、优质医疗资源、以及跟世界更高的连接能力。 香港和深圳,可谓珠联璧合、天生的一对儿CP。 去年,香港提出了发展北部都会区,建立深港“双城三圈”。深圳和香港历史上属于一个县,天然具备“紧密型都市圈”的条件。 两个城市加起来陆地总面积才3100平方公里,不到上海的一半、不到北京的五分之一,但汇聚的资金总量超过23万亿人民币,经济总量超过5.5万亿人民币。深港都市圈的地均GDP和地均资金总量,在全国遥遥领先。 对于香港严峻的抗疫形势,中央非常重视。国务院港澳办日前表示:危难时刻,祖国永远是香港的坚强靠山。香港只要有求,祖国必定有应。 目前,广东省的医疗队已经进驻香港,而且力量将不断加强。 可以说,香港最难的日子已经到了,越是危难关头,中国人越需要手挽手肩并肩,再抗一阵子,也希望老天再次眷顾,这不仅是在帮香港,也是在帮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