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未来,在此一举!?

香港最近的连续出招实在是太狠了,这几个月的港府,正以极高的效率找回之前“失去的3年”。 做为全球一线城市、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正式发起了一场争夺全球人才、企业、资金的收割战。 不仅优才计划不限制配额,开启了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 甚至还重启了投资移民计划! 这样空前力度地吸引人才和企业,你可以说体现了新一届港府的决心,但同时也是香港所处时代的凸透镜:这座城市的理想与焦虑,欲望与怯弱,都在这些政策中被放大的映射出来。 后疫情时代的穷追猛赶,无非是身后拜托不开的焦虑—— 香港“失去的三年”,会不会像日本“失落的三十年”一样,从此一蹶不振? ONE 香港“人才、资本收割机”轰鸣的背后,是国家战略。 每个超大经济体,都需要一个资本入口或者资本出口。 纽约是美国的资本出入口,伦敦是欧洲的资本出入口。 香港则是中国的资本出入口,还是中国经济跟世界之间的“超级联络人”。 所以从全球汇聚到香港的资金,必然会有一部分流入内地。 在疫情放开,全面恢复经济的背景下,内地最迫切的任务,是拉动内需消费和投资。 香港对全球的虹吸力度,不仅仅关系到中国在全球经济话语权,还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兴衰。 大量人才移民、投资移民涌入香港,将重塑香港经济和社会,在某种意义上实现香港的资本大换防、人才大轮替。 新资金的涌入,将托住香港楼市,让香港股市更加活跃。而香港股市,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从印钞票时代迈向印股票时代的重要金融跑道,中概股真正的大后方、大本营。 未来中国的资本出入口只能是香港,而不可能是新加坡。 从这个角度来说,香港的一系列人才计划并不是一座城市的孤军奋战,而是五千年蔚然大国的登锋陷阵。 TWO 过去10年,香港人口增长缓慢,最近3年出现显著流失。但人才到香港的大门,一直有着比较高的准入门槛。 一个超大城市、一线城市,之所以能发展起来,不断前行,跟拥有强大的“虹吸能力”有很大关系。 不“虹吸”优质资源,就没有今天的北京、上海、香港、深圳。 但遗憾的是,过去这些年北、上、港都一度很傲娇,设置了高门槛限制外地人才流入,北京上海竟然还公布了“减量发展”的计划。 几年下来,就都扛不住了。 其结果大家都知道:北京、上海都降低了落户门槛,北京甚至重新唤醒了当年放弃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功能。 香港也感到了“高门槛”带来的寒意。 据香港官方统计:2020至2022年,香港已累计流失人口18.73万人,按年分别减少9.38万人、2.52万人和6.83万人。 看完这些数据,你就知道香港急需吸引外来人才来填满人才缺口。 THREE 人才到了,还要有产业。 香港已经向旁边的深圳伸出了橄榄枝,准备拿出临深300平方公里(占香港总面积近30%)来发展北部都会区,跟深圳共同构建双城三圈。 南金融、北科技,这就是香港面向新时代的宏大构想。 香港的总人口,显然不能只满足于750多万的规模,未来会逐步增加到1000万人左右。 新移民将给香港带来新的产业、新的活力、新的未来。 新移民能在香港获得的发展机遇,以及孩子、家人们可以享受到的教育、医疗、资讯等服务,丝毫不亚于、甚至超过了北上广深。 港府的迫切心情,更体现在抢人才的效率上。 高端人才计划(下简称“高才通”),是港府新特首李家超去年10月发布的《施政报告》里推出的一个吸引高端人才的新政: 给百强名校毕业生或高薪人才,直接发放2年签证。 2022年,12月28日开始接受申请,仅仅2个月的时间,就收到了1.4万份申请。 其中9600人获批! 很多内地的申请人反馈,不到24小时就拿到了签证。 “高才通”可谓是瞄准了内地名校毕业生们—— 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浙大、中科大、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都符合“高才通”百强大学的要求。 有人戏称:现在拿到香港“户口”的时间,和旅游签差不多了。 因疫情稍显掉队的香港,在未来几年,亦会是各种政策的红利期。 香港已经开动了“人才+企业”的联合收割机。 除了经历这一场未来将深刻影响香港乃至中国的大变革。 我们更多的也在思考怎么在这样波涛汹涌的时代溅起些许涟漪。 在我们心目中一直有个使命——让全球华人认识香港、了解香港、最终一起加入香港。 不过这显然不是单靠我们就能达成的宏大使命。 独木虽难支,但积羽可成舟。 我们正在寻找一批志同道合的【香港推荐大使】 他们如同我们一样,热爱这座城市 他们如同我们一样,希望更多人加入这里 他们是这个大变革时代的萤火,也是引领时代走向的火炬 他们,是你!
如果您有意向申请香港身份,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进行资格测试,只需30秒就知道你是否符合申请要求。
香港身份办理条件评估:https://www.galaxyoversea.com/grade/1?pla=yinhe-n&spreadword=230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