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名企就一定能获批了吗?香港优才计划到底在筛选什么样的人才?

提到香港优才计划,很多人都对优才的审核标准感到疑惑,不太清楚港府通过优才到底在筛选什么样的人才。
今天就要来和大家说一说,港府到底更倾向选择于哪种类型的人才。
01
香港优才计划的门槛并不高
香港优才计划的申请条件是:本科及以上学历,根据评分标准达到80分就能申请。
从年龄、学历、工作经验、人才清单、语言能力、家庭背景等6个方面来综合评分,满分是245分。
其实香港优才申请的门槛不是很高,再加上2023年和2024年都是取消配额限制的,这样很多人在经过评估后就匆匆忙忙递交申请了。
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优才是申请容易获批难。
02
香港优才审核具体看什么?
其实,从评分标准上可以看出一些信息来。
1、年轻更有优势
越年轻得分就更高,就越有优势
2、名校毕业可以多加分
这里的名校是指世界排名前100的学校,参考榜单有QS、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美国新闻与世界排名
3、2年以上国际工作经验加15分
有国际工作背景的人才也是很吃香的。
4、名企加分20分
上市公司、世界500强等名单在内的公司,有3年以上经验都可以加20分
5、符合人才清单加30分
人才清单共涵盖13个专业类的人才,符合要求的人才获批率是非常高的。
以上这5点都是可以在优才评分标准中直接体现出来的,具备以上几个特征可以说在优才申请中是会比其他申请人更有优势。
为什么有些名校名企背景的人依然被拒了呢?因为入境处在审核时是综合个人工作背景、家庭背景、个人成就等多方面信息来综合判断的。
以工作背景为例,还会从你负责的岗位、带过的项目来综合审核,甚至会从你的专业与从事行业一致度、是否经常跨行业跳槽等方面来考虑,入境处更喜欢在同一领域内深耕的人才。
个人成就方面:有专利有发明、有论文、有行业奖项或者相关证书,都能提高个人竞争力。
这几个隐藏的审核规则就能解释为什么一些明明看上去背景很不错,分数也比较高的人申请优才被拒了。
举个例子,某人中山大学毕业,最后在一家500强公司工作,但具体岗位只是负责销售,这份工作经验就不具备特别优势,通过的概率也不会很高。
因为港府推出这个计划的目的更多的是希望人才来港为香港的经济发展做贡献,从事销售工作,入境处会认为本地人也能做,也不能很好的提高香港竞争力,没有太多的必要从外面引进人才,因而通过的概率相对比于其他一些技术性岗位或者总经理职位的人士而言比较低。
03
香港更青睐于哪种类型的人才?
同大家分析了优才审核的一些规则,接下来和大家说说港府更喜欢哪类型的人才。
如果您具备以下特征,在优才申请中还是相对有优势的:
1、高学历:硕士及以上学历
2、百强名校:就读院校qs、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上海交大、美国新闻与世界排名中任意一个榜单中排名在前100位置即可
3、跨国工作者:有2年以上国际工作经验
4、名企背景:世界500强企业,内地比如说腾讯、华为等大企业工作
5、热门行业:金融行业、IT行业、资讯科技及通讯行业
6、高新技术行业:微电子科学、光电子科学、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能源科学和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医药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设计、物联网、芯片研发、机械研发、大数据云计算等平台研发、游戏研发
7、学术研究型人才:有论文,有专利,有奖项
通常来说,香港比较倾向研究型、学术型、高管型、国际型、技术型的人才或者名校、名企、专利人才。如果申请人只是普通的教师岗位,申请优才其实没有优势,获批机率也较小,但若是做教育研究的学术型申请人,获批机率会大一些。
如果你也想拿香港身份,可以先点击下方链接看看自己是否符合申请条件:
https://www.galaxyoversea.com/grade/1?pla=a-gw-yinhe&spreadword=03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