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硅谷”?香港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下一个硅谷”?这个响亮的标签,正被香港全力摘取。
最新一份《施政报告》充分彰显了这一雄心。其中,“惠民科研”成为亮眼举措——香港将动用创科基金,全额资助为12至60岁截肢者免费配置高科技义肢。
这项两年试点计划不设名额上限,由杭州强脑科技提供技术、香港理工大学参与适配,政府投入数百万港元,最快今年落地。
这意味着,不少截肢人士未来有望再度执笔书写、弹奏乐器,甚至细致地完成日常动作。
但这只是香港创科转型中的一环。近年来,香港不再满足于“科研强、转化弱”的旧印象,而是努力让技术走出实验室、融入市民生活,展现科技的人文温度。
更重要的是,政府借此机会引进强脑科技在港设立研发中心及亚太总部,正在物色合适地点。这种“项目引进+企业落户”的模式,正成为香港吸引科创企业的新路径。
香港的“政策大礼包”
不只是“给钱”,更是“铺路”
众多计划的支持加上国际化的环境,香港将是初创科技企业的不二之选!
1. 顶层设计:专门机构统筹发展
201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创新科技及工业局,专门负责制订全面的创新科技政策,结合“官产学研”各方力量,推动香港实现“新型工业化”,为创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2. 资金支持:真金白银,全方位灌溉
①创新及科技基金:
旗下18项资助计划,形成完整资金支持体系,协助企业提升科技水平。
②重磅研发补贴:
产学研1+计划:为大学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最高1亿港元的1:1配对资金。
投资研发现金回赠:对企业研发项目提供40%现金回赠,且无上限。
新型工业加速器计划:以1:2配比资助智能生产设施,单项最高2亿港元。
设立30亿港元基金支持AI、量子科技等基础研究,并预留10亿港元用于人工智能研发院。
3. 税收优惠: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营商环境
③超级研发扣税:企业研发投入可享受200%-300%税项扣减,无上限。
④“专利盒”优惠:合格知识产权利润适用5% 的特惠税率。
⑤低税率环境:整体税率低,为科创企业提供轻装上阵的优越条件。
4. 人才引力:多层次吸引与培育全球精英
⑥研究人才库计划:为企业聘用STEM人才提供每月2万至3.5万港元补助,最长36个月。
⑦人才便捷入境通道:通过“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和“高才通计划”等,快速引进专业人才。
⑧研发人员直接补助:博士级研究人员可连续3年获得每月4.5万港元补助及生活津贴。
5. 产业与平台支持:构建完整创新链条
香港科技园和数码港等机构提供创业培育、办公空间及全方位支援。同时,大力建设如“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等高端科研基地,并举办香港国际创科展等国际交流活动,促进合作。
这套“组合拳”的逻辑非常清晰:从你有创意(资助研发),到创办公司(孵化器支持),到招聘团队(人才补贴),再到规模化生产(建厂资助),最后到盈利(税收优惠),每个关键阶段都有相应的政策在支持和鼓励。
这一系列举措已初见成效——在最新《全球创新指数》中,香港排名显著跃升,香港“创新投入”排名飙至全球第8,“创新产出”攀升9位至第22名,创历史新高。
香港练兵,海外实战
对内地科创企业而言,香港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出海第一站”,更是全球化战略的试炼场——一个制度接轨、资源集中、市场开放的高能级“练兵高地”。
规则对接与组织国际化
3. 深港协同,“前研后产”:构建跨域创新闭环
香港的创科生态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蝶变,吸引着全球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