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or失败,如何在香港优才计划申请高峰期顺利获批?

成功or失败,如何在香港优才计划申请高峰期顺利获批?
现在优才计划正是申请高峰期,既然申请了,谁都希望自己能获批顺利拿下香港身份。
其实优才申请,还是有一定技巧的。
实话说在前头,有些人是不太适合申请优才的,部分是因为行业岗位不占优势,部分则是因为单位性质特殊,像国企/体制内人员通常因为单位不允许、港澳通行证被上交、限制出入境、是备案人员等情况就是办理不了香港身份。
能申请香港优才计划人该如何提高自己的获批率呢?小优君分3个部分来和大家仔细说说:
第一部分:哪些人适合申请香港优才?
第二部分:如何从材料当中突出自己的优势
第三部分:赴港计划书的书写逻辑
3个部分看完,相信大家在申请优才时也能做到心中有数了。
第一部分:哪些人适合申请香港优才?
从官方统计出来的数据来看,不难发现多数获批的朋友都具备这些特点:
1、高学历:硕士学历/博士学历,或者本科双学位也可以
2、世界前100名校毕业:参考QS、泰晤士高等教育、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美国新闻与世界排名
3、名企业3年以上工作背景:上市公司、《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财富》世界500强、胡润中国500强企业
4、2年以上国际工作经验背景: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地区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
5、公司ceo/企业高管: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人士
6、技术研发型人才:人工智能、数据分析、通讯信息工程、芯片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医药生物科技、材料科学或纳米科技等技术型、科技型、研发型人才
7、学术研究型人才:有论文,有核心期刊著作,有专利,有发明
8、人才清单9大行业51项专业人才:金融科技、发展及建造、表演艺术等行业人才
以上几个特征不是说要全部满足,通常满足2-4个在优才申请当中就算有优势的。
实际申请中,情况还是要复杂一些,是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评估的,想知道自己适不适合申请优才,可以先来测一测自己的分数:
https://www.galaxyoversea.com/grade/1?pla=a-gw-yinhe&spreadword=0808-5
金融及会计服务、资讯科技及电讯这2个行业一直都是获批人数比较多的,今年建筑行业的人才预计获批人数会比之前更多,也更有机会获得香港身份。
原来香港最近也很缺乏建筑领域的人才,对于这个行业类的优秀人才,符合人才清单资历要求的话,还可以多加30分,这也意味着获批概率会更高!
人才清单包含的51项专业如下,建筑行业下有11个细分领域的人才可以看看自己能不能加上人才清单的分数。
第二部分:如何从材料当中突出自己的优势?
个人年龄、学历情况、所学专业、毕业学校、工作年限这部分是无法修改的,我们只能够从能优化的地方入手来提升自己的优势。
雇主推荐信就是一个很好的强调自己能力的地方,对材料进行合理润色,能有效提升自己的获批率。
雇主推荐信的要求是这样的:
第4点关于职务与责任的描述,就是可以润色的地方。
比如说,你是某个部门的管理者,就不要简单一句自己负责管理就带过了,可以重点说说自己带领团队参与了哪些项目,取得了什么成果,为公司带来了多少效益等。
突出自己的优势,让入境处第一眼看到你的能力,这很重要。
第三部分:赴港计划书的书写逻辑
可能还有部分朋友不清楚,赴港计划书的书写环节和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动。
以前是这样的:事业、学历成就及未来计划是放在一起写的,总共不超过500字。
实际上,以前的申请当中,很多人的计划书是超过了500字的,尤其网上一些分享计划书模板的,字数都很多。
现在,港府将赴港计划书拆分成了6部分,每个部分都不能超过100字,超过则无法进行下一步了。
①事业成就
②专业技能
③学业成就
④发展计划
⑤国国际奖项
⑥其它资料
这一变化,不仅考验自己的文字归纳总结能力,还需要学会做一个取舍,选择最能体现自己能力的一个项目。
可以说,在赴港计划书这一部分,对很多人来说难度增加了。
这一部分内容写不好,影响还是很大,细分为6个部分后,有没有优势可以说很明显了。
以学业成就为例,如果在校内获得了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奖项,那就很厉害了,含金量是很高的。
要不要寻找中介来申请?
专业人士对优才政策变化情况是最先了解到的,而且服务过的客户很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知道港府对人才的喜好,也知道如何才能突出你的优势,可以说不仅仅是申请效率更高,获批几率其实也更高了。
如果你也想拿香港身份,可以先点击下方链接看看自己是否符合申请条件:
https://www.galaxyoversea.com/grade/1?pla=a-gw-yinhe&spreadword=0808-5
更多香港身份知识欢迎关注公众号银河优才圈。